2024-04-21

膽大包天的幼兒實驗

1980年, 19歲的年輕人巴比去上大學, 一進校園就受到陌生舊同學的熱烈歡迎,讓他感到非常迷惑, 直到他的舊生新室友拉著他去打電話給另一位舊生艾迪. 電話另一端的聲音與自己非常相似, 交談後得知他們都是被收養的, 生日也是同一天. 見面後發現他們簡直就是同一個模子出來的. 唯一的合理解釋就是: 他們是同卵雙胞胎.

出生後就被分開收養的雙胞胎意外相遇, 成為了地方上的大新聞. 然後變成了全國性的大新聞, 因為這時又冒出了第三個兄弟大衛. 原來他們是同卵三胞胎, 三人立刻爆紅.

巴比, 艾迪與大衛雖然出生後就被分開收養, 但發現有一些相同的成長過程: 他們都是被猶太家庭收養的猶太嬰兒; 收養家庭之前也都收養了女孩, 所以他們都有一個大兩歲的姊姊; 他們高中時都參加了摔角隊; 他們都喜歡中國菜, 抽同樣品牌的香菸.

三人除了外表相同, 個性也相似, 人生際遇也相似. 讓人不禁產生一個重要的疑問: 天生遺傳是否勝過了後天養成? 也就是,命運是否勝過自由意志?

三個人爆紅之後, 一起開了餐廳, 非常成功, 一年之內就賺進百萬美元.
然後三人開始出現個性上的分歧, 合作不再愉快,終於拆夥...

有專門研究雙胞胎的作家進行調查, 沒想到揭開了驚天動地的內幕:

當年負責的猶太人領養機構處理了很多雙胞胎領養, 這些領養其實背後是一場龐大的心理學實驗, 由一位非常重要的美國心理學醫生所構思, 在1960年代初大膽進行. 但因為以幼兒實驗過於爭議, 所以至今沒有公開.

調查的作家訪查後有以下的發現:
收養三胞胎的三對父母經過精心挑選, 符合三種不同階級與不同的教養方式:
工人階級: 父親經營小商店.
中產階級: 父親是教師.
菁英階級: 父親是醫生. 母親是律師.

工人階級的父親是笑口常開的開心果. 兒子大衛的個性樂觀隨和.
中產階級的父親是嚴厲的教師, 對孩子採取軍事化的管理. 兒子艾迪的個性直爽而情緒化.
菁英階級的父親是工作至上的醫生, 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兒子. 兒子巴比的個性保守壓抑.

三胞胎被分開收養後, 每年都有實驗人員假扮社工來到家中進行測驗, 觀察兒童的身心發展, 直到中學之後才停止. 三胞胎在童年時期都有心理創傷跡象, 長大後有所改善, 但潛在的影響最後還是爆發了:
保守壓抑的巴比率先拆夥退出餐廳經營.
情緒化的艾迪感到沮喪, 發作了躁鬱症, 被家人送進精神病院. 三周之後出院返家.
樂觀隨和的大衛在工作時得知艾迪出院, 要住在附近的妻子去探視艾迪, 發現他竟然一個人在家中舉槍自盡, 享年33歲...

三個基因相同的孩子, 因為不同的養育而產生了不同的個性與人生抉擇. 後天養成在此又勝過了先天遺傳.

三胞胎存留的二個都對此實驗感到憤怒, 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但難以訴諸法律追究.

不可諱言的是, 這個心理實驗雖然近乎不人道的無情, 但也難能可貴地探究了人類心理發展上的重要課題.

隨後除了三胞胎, 也有一對被選中參與實驗的雙胞胎女孩意外相遇而曝光. 實驗者透露可能還有兩對雙胞胎至今仍不知情. 為了保護當事人, 實驗可能會等這些人都過世之後才會解封.....

(CNN紀錄片 The Identical Strang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