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長得太像, 雖然他是長子, 但媽媽似乎更喜歡相隔不到一歲, 長得像爸爸的弟弟.
但也許是因為爸爸風流成性, 讓媽媽很傷心, 怨氣超過了愛.
所以當媽媽在他九歲時逃離了婚姻, 他並不感到失落, 反而是鬆了一口氣.
之後數十年, 剛開始時會與媽媽通信, 但很快就讓他感到困難, 不知道該寫什麼.
進入網路年代後, 有了電郵, 但媽媽還是怨氣很多, 他也沒有什麼包容力, 數次假裝伺服器故障來打消媽媽寫電郵的動機.
爸爸晚年終於有機會與媽媽再次見面, 甚至談到再次結婚, 但媽媽的精神狀態已經很不穩定, 無法好好配合, 而爸爸在一年後也過世了.
爸爸過世之後, 他開始認知到自己的許多黑暗面, 對人的冷漠與膽怯, 對異性的不信任,對自己的放逐...應該都與媽媽有關. 他似乎找不到什麼清晰的母子親情回憶. 他終於主動寫電郵給媽媽, 但沒有回音.
就在爸爸過世快滿一年時, 他從弟妹那裡收到了媽媽病危彌留的消息, 一週後過世.
現在他終於明白, 每失去一個親人, 也就失去了去愛人, 與愛自己, 達成和解的機會.
對不起, 媽媽, 也許以後夠堅強, 把這裡的"他"改成"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