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3

放下信仰

放下信仰之後,最常聽到的批評就是:「你這樣是信仰理性,信仰科學,還是在信仰!」

在這裡試試看能不能說清楚,以後就知道該如何回應

首先,應該詢問對方,科學與理性究竟是什麼?

對我而言,放下信仰,取而代之的是探究因果,而理性與科學就是建立在因果律之上,所以雖然我看起來是擁護理性與科學,但其實這樣說是本末倒置了;我是要探究因果律,剛好理性與科學也是如此

但是為何有些信徒看到理性與科學這兩個字眼,就有如看到蛇蠍?我覺得關鍵不是因果律,而是探究的態度

信徒放棄了探究,而採取了被動的跟隨,把探究與判斷的責任都交給了別人(父母,老師,上師,神佛,上帝…),這種反應很自然,也是人性使然。以這種態度過生活,也是信徒之常情

但是當一個被動的信徒看到別人採取探究的態度,卻主動批評或敵視,那就不是人之常情,而是一種很矛盾的情緒,問問信徒們是否能夠覺察這種情緒

保持平靜的態度來探究信徒們的質疑,這是放下信仰之後該有的自然反應,其他的反應都淪為意氣之爭

信徒們會敵視探究,可能是因為他們把探究當成了懷疑與否定。探究可以算是一種對於表象的懷疑,想要弄清楚事情是否表裡如一,真相究竟為何。但信徒往往會把表象當成了真實,因此感覺受到威脅,所以信徒的情緒是一種自我保護,自我防衛

因此要耐心說明:對於那些因果不清的事情(種種超現實的描述,從宗教信仰到飛碟外星人等等),我並不是要否定,我也很希望這些事情都是真的,但是要它們為真,就一定要通過因果律的檢驗,如此而已

這時候信徒恐怕又會說:「你這樣是信仰因果律!」

因果律是自然法則,不需要信仰,因為它一直在那裡。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違反因果律而存在。有些事情的因果律也許是人類還沒有探究出來的,雖然不能因為還沒探究出來,就否定這些事情,但在還沒有探究出來之前,這些事情就只是一種假設,一種描述而已

不能否定這些假設,但也不能把這些假設當成真實,唯一的正確作法,就是繼續探究下去

對於假設與描述(假象),信徒通常就會接受與信仰,而非信徒則是會去探究,這是兩者最大的差別。有些人了解這種差異之後,自然就會跳出信徒的狀態

但在沒有跳出來之前,點到為止就好,多說無益

11 則留言:

  1. 有同感呢~
    許多人認為科學和信仰式兩種完全不同的領域,
    對他們來說,信仰是不可質疑的,不容侵犯的,
    我想他們不願意去驗證,或許一部分是害怕要是他們所信仰的一切禁不起考驗,那麼支持他們繼續前進的動力就消失了吧~

    但對我來說,要能夠經得起質疑,經得起考驗的,才是值得我相信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些信徒會說,信仰可以讓人放下自我。

      但「放下自我」與「放下判斷」要分清楚,不能混為一談。

      前者也許能擴大覺知,後者則可能變得狹隘無知。

      刪除
    2. 嗯嗯
      我的理解是,
      信徒們對於他們的信仰,
      是把自己的權力交出去給完全是另一個獨立個體的人事物,
      並盲目的跟從他,任由他決定自己的道路方向,
      但是在缺乏理性的判斷辨別之下,
      很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之下被包裝溫暖的形象引導向一個與自己原意不同的方向。
      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 ಠ_ಠ

      刪除
    3. 信徒自己應該不會覺得自己在盲從,但他們之所以會這麼做,因為有「放下自我」的更高意義做為誘餌。

      「自我」的確是很難對付的敵人。信徒把一切都交給老師,暫時躲避了這個敵人,但遲早還是必須自己面對。

      刪除
  2. 放下了某些"自我"
    然後又新增了某些"自我"
    所謂的人不都在"自我"之中打轉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啊,所以如果說「開悟」就是真正達到了「無我」,我可以接受,因為那種狀態實在太不可思議了,太豈有此理了

      刪除
  3. 我看完那本書了!
    看完之後更覺得書名真該翻成「靈性開悟-最豈有此理的一件事」,
    其實看完之後,感想是有的不過是一個很模糊的方向,
    我覺得他提供的一些辨別方法很棒,也很直接的指出一些信徒的問題,
    而且他的口氣的確滿臭屁的XD
    不過總比那些無聊的光愛書籍好看太多了,
    照書中的內容,對於開悟,大家都有個錯誤的認知,好像開悟是一個童話故事一樣,達陣之後就可以處於極樂之中,不會再受生活苦難情緒的折磨,
    我想我也有逃避的傾向,有時候走在路上看著一些在路邊乞討的人,或是一隻路邊瘦到不行的狗,我可以感覺到他們的情緒,但我幫不上什麼忙,這時候那句新時代的老套的話就會冒出來,告訴我每個人的際遇都是注定好的,必定會在他生命中造成某個程度的影響,所以不必太去在意,我想我有點想藉由這種話讓我看到這種情況時比較能夠抽離那種情緒而不會有罪惡感。
    看完書後我有些比較大的疑問,如果照書中所說,開悟就是意識到自己是置身於一個虛假的世界,一個真實到讓我們都分不出來的世界,然後醒過來,並離開這個虛假的戲劇,回到自己最原本的狀態,那為什麼我會選擇睡著呢?
    為什麼要選擇到這裡睡著後,並受到生命的苦難,花了這麼大的力氣只為了變回自己?如果每件事情都有它的理由,那我想知道我為什麼會選擇來這裡沉睡。

    不過我很期待他的後兩本書!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我並不贊成書中用「睡─醒」「真實─虛幻」來當成開悟的比喻。把真實世界說成是夢幻,我覺得太簡略了。

      我覺得,「自我」與「無我」(開悟)的差異遠遠超過了「睡─醒」或「真實─虛幻」的比喻。那是一種難以理解的巨大差異。這裡我就很喜歡書中所舉的生動比喻:為了要洞悉這種差異,你必須要有跳下高樓的意願!

      我想書中所謂的開悟並不是意識到這個世界是虛假的,而是意識到「自我」是虛假的。

      在還保有「自我」時,看到讓人同情的事情,同情是很自然的(因為同情其實包含著自憐)。

      如果想:這隻瘦弱的狗或老人只是戴著面具在演注定的戲碼。這種看法也是太簡略了。其實你並沒有資格這麼想,除非你已經擺脫了「自我」(開悟)。

      除非哪一天你也淪落到這種悲慘處境,然後清楚明白自己是在演戲,絲毫不會自憐,那麼你也許可以不在意。

      他的後兩本書如果好看,告訴我一聲。因為我沒有翻譯了。

      刪除
    2. 嗯嗯,那段我也覺得滿有趣的,只是我忘了原本是怎麼寫的了,
      直接去做而不只是想或談論吧,
      我發現中文版的它們還沒上市啊QAQ
      本想說買原文來啃,但除了可能要啃很久而且還嚐不出味道之外...
      實在有點貴啊...大約是中文版的三倍!!
      就作罷了,還是乖乖等中文版好了=_=

      刪除
  4. 執著的事物總是虛假的,而虛假的事物總是令人執著。

    回覆刪除
  5. 其實因果律也有ㄧ個根本的問題,就是第一因是甚麼?
    就拿理論物理學上的問題來討論,如果這個宇宙是由大爆炸產生的
    那大爆炸之前沒有時間與空間的狀態又是如何?
    因果律的基礎是奠定在線性時間上才成立
    因為過去曾經發生了甚麼,所以現在才有甚麼,而導致以後會有甚麼
    但如果現在過去與未來同時存在,那何為因?何為果?

    如果這個宇宙本身只是個幻象,那麼因果律不也只是幻象中的遊戲規則不是嗎?

    說到時間,推薦版主玩一個電腦遊戲 Braid
    或許你會對因果律有不一樣的看法與啟發
    遊戲推薦連結
    http://lightonelove.pixnet.net/blog/post/28011160-%E7%A0%B4%E9%97%9C%E5%BE%8C%E8%AE%93%E4%BA%BA%E6%84%9F%E5%8B%95%E5%88%B0%E8%B7%AA%E4%B8%8B%E4%BE%86%E7%9A%84%E8%A7%A3%E8%AC%8E%E7%A5%9E%E4%BD%9C-braid-%E6%99%82

    不要小看Pc game喔
    因為有些遊戲的開發者,說不定就是另一個宇宙的造物主來投胎的
    他們透過遊戲去傳達語言與書本所無法傳遞的概念

    回覆刪除